冷萃咖啡(Cold Brew Coffee)專業實務指南|冷萃咖啡 作法
最後更新:2025-08-25|閱讀時間:8–10 分鐘
一、什麼是冷萃?Definition
冷萃咖啡(Cold Brew Coffee)指以低溫長時間浸泡萃取(Immersion Extraction)製成的咖啡飲品。相較於熱沖(Hot Brew):
- 酸感更柔和、口感更平順、苦澀較低。
- 可先製作濃縮液(Concentrate)再稀釋出杯。
- 冰滴(Kyoto Slow Drip)雖同為冷水作業,但屬「低流速滴濾」之不同工法,不等同一般浸泡式冷萃。
二、咖啡豆選擇與烘焙(Roast Profile)
- 輕至中焙(Light–Medium Roast):花香、果酸、清甜突出;浸泡時間可略短。
- 中至中深焙(Medium–Medium Dark):口感厚實、甜感突出;建議加強過濾與靜置澄清。
- 單品選擇以乾淨度、均衡度為先;處理法(Washed 水洗 / Natural 日曬 / Honey 蜜處理 / Special Processing 特殊處理)依風味目標搭配。
三、研磨度(Grind Size)
建議 粗研磨,顆粒約 800–1200 μm(比一般手沖更粗)。
- 過細:易澀、渣感重。
- 過粗:萃取不足、風味空洞。
三、水質(Brewing Water)
- TDS(Total Dissolved Solids,總溶解固形物):50–120 mg/L
- Alkalinity(鹼度,以 CaCO₃ 計):40–70 mg/L
- pH:6.5–7.5
水質會直接影響甜感、酸感與苦澀平衡;建議固定配方並以水質作為變因管控。
四、配方與目標參數(Recipe & Targets)
RTD 目標 TDS1.2–1.6% 濃縮液 TDS3.0–8.0% 建議 EY(Extraction Yield)16–22%
- 即飲(RTD, Ready-To-Drink):常見粉水比 1:10~1:15(亦可參考手沖習慣 1:15~1:20)。
- 濃縮液(Concentrate):常見 1:4~1:8,出杯前以冷水或牛奶稀釋。
- 低溫長時浸泡可達充分萃取,但過度延長會增加苦味、澀感與草本味。
使用情境 | 粉水比(g:ml) | 目標 TDS(%) | 備註 |
---|---|---|---|
即飲冷萃(RTD) | 1:15(±3) | 1.2–1.6 | 風味清爽、甜感明確 |
濃縮液(Concentrate) | 1:5(±1) | 3.0–8.0 | 出杯前以冷水/牛奶稀釋 |
氮氣冷萃(Nitro) | 1:14~1:16 | 1.2–1.5 | 綿密泡沫與絲滑口感 |
五、浸泡時間與溫度(Time & Temperature)
- 冷藏浸泡:4–6°C,12–24 小時。風味乾淨、氧化較慢。
- 室溫浸泡:18–24°C,8–12 小時。風味較濃郁,但氧化較快,需加強衛生控管。
- 輕微攪拌悶蒸(Bloom):投粉後以 75–85°C 的水(約佔總水量 12%)輕攪 10–15 秒確保完全浸潤,再加入其餘常溫/冰水;中段可視需要輕搖一次。
六、標準作業流程(SOP)
- 研磨:粗研磨(800–1200 μm)。
- 投粉悶蒸:以 75–85°C 的水(約 12%)輕微攪拌悶蒸。
- 第二次加水:補足其他水量(冰水或常溫水),輕攪至完全浸潤。
- 浸泡:密封後置於 4–6°C 冷藏 18–24 小時;避免強光。
- 過濾:先濾網去渣,再以濾紙/濾布二次過濾;必要時靜置澄清後裝瓶。
- 品質檢核:以折射儀(Refractometer,折射儀)測 TDS,並同步做感官描述(Sensory)與紀錄。
- 包裝與冷藏:裝入已消毒容器,全程 0–4°C 冷藏保存。
九、風味設計(Flavor Design)與配方範例
- A) 清爽花果調 RTD:粉水比 1:16、冷藏 24h、TDS 約 1.3%;適合衣索比亞(Ethiopia)或肯亞(Kenya)淺中焙。
- B) 可可甜感濃郁款:粉水比 1:14、冷藏 18h、TDS 約 1.5%;適合中焙中南美產區。
- C) 濃縮液商業版:粉水比 1:5、冷藏 20h,過濾後以 1:1.5~1:2 稀釋出杯。
十、氮氣冷萃(Nitro Cold Brew)要點
- 使用食品級氮氣(N₂)注入,並以氮氣龍頭(Stout Faucet)出杯。
- 先脫氣(De-gas)再注氮,提升細緻泡沫;壓力 25–35 psi 視設備微調。
- RTD 濃度建議 1.2–1.5%,有利綿密口感與穩定泡沫。
十一、常見問題排除(Troubleshooting)
- 太淡:延長浸泡 2–4 h、略微加細研磨或提高粉量;同時檢查水質。
- 澀苦或草本味:縮短時間、加粗研磨、加強二次過濾;改用更乾淨的生豆。
- 渣感重:升級濾材或增加一道紙濾;靜置澄清後再裝瓶。
- 氧化風味:全程冷鏈、避光、縮短保存期;必要時評估巴氏殺菌/HPP。
十二、營運與成本(For Café & Catering)
- 產能規劃:以終端 RTD 需求回推濃縮液量與冷藏容量。
- 原物料控管:以折射儀監控每批 TDS,建立配方 SOP 與紀錄表。
- 菜單應用:黑咖啡、拿鐵(Latte)(加入鮮乳)、氣泡冷萃(Soda)、Nitro 等。
- 成本計算:以粉水比與 TDS 標準化每杯萃取成本,確保毛利一致。
常見問題(FAQ)
冷萃採浸泡式(Immersion)、冰滴採滴濾(Drip);水與咖啡接觸方式、時間分佈與氧化動態不同,風味並不等同。
- RTD:1:10~1:15,TDS 1.2–1.6%
- 濃縮液:1:4~1:8,TDS 3.0–8.0%
- 建議 EY:16–22%
建議可行:以 75–85°C 熱水約佔總水量 12%,攪拌 10–15 秒確保完全浸潤,再補足冷水,有助均勻萃取與減少漂浮乾粉。
建議 TDS 50–120 mg/L、Alkalinity 40–70 mg/L(以 CaCO₃ 計)、pH 6.5–7.5;能取得甜、酸、苦的平衡。
冷水萃取動能較低,粗研磨可降低細粉釋出與過萃風險,提升潔淨度與口感平順度。
使用食品級 N₂,25–35 psi;先脫氣(De-gas)再注氮;以氮氣龍頭(Stout Faucet)出杯,RTD 濃度 1.2–1.5% 有助穩定綿密泡沫。
- 太淡:延長 2–4 小時、略細研磨、提升粉量、檢查水質。
- 澀/草本:縮短時間、加粗研磨、加強二次過濾、檢視生豆潔淨度。
- 渣感重:升級濾材或增加紙濾;完成後靜置澄清再裝瓶。
0–4°C 冷藏、避光、消毒容器與冷鏈;必要時評估巴氏殺菌或 HPP(High Pressure Processing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