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來到桑卓咖啡學院!您是否曾經好奇,為何同樣是咖啡豆,沖煮出來的風味卻有天壤之別?除了產區、品種、烘焙度這些常見因素外,還有一個極為關鍵的環節——咖啡處理法,它就像是魔術師的秘密,能徹底改變咖啡的風味輪廓。無論您是SCA咖啡師認證的學習者,或是單純對咖啡風味充滿好奇的初學者,理解處理法是您晉升咖啡品鑑專家的必經之路。
本文將帶您深入探索三大主流處理法:水洗、日曬與蜜處理,並透過簡潔易懂的說明,輔以一張獨家風味象限圖,讓您輕鬆掌握其對咖啡風味的影響。這不僅是SCA咖啡師認證課程中的核心知識,更是您日常選豆、品飲不可或缺的「核心技能」。
破題:咖啡處理法,猶如牛排的烹調藝術
想像一下,同樣一塊頂級和牛,經過三分熟的輕柔炙烤,呈現的是肉汁豐沛、軟嫩甘甜的原始風味;而七分熟的慢烤,則帶出焦香酥脆的外層與更凝縮的肉質口感。同樣的食材,不同的烹調方式,帶來截然不同的味覺體驗。咖啡生豆也正是如此!
咖啡果實從樹上採摘下來,需要經過一系列的處理,才能將咖啡豆(即咖啡種子)從果皮、果肉、果膠中分離出來,並進行乾燥,最終成為我們熟悉的生豆。這個過程,就是「咖啡處理法」。它不是簡單的去蕪存菁,而是一場精密的風味工程,每一道工序的選擇與執行,都深深烙印在最終的咖啡風味上。理解這點,是您邁向咖啡師認證的第一步。
水洗法(Washed Process):乾淨、明亮、產區風土的純粹展現
製程詳解:
水洗法,顧名思義,在處理過程中大量用到水。其核心步驟是先透過脫皮機去除咖啡果實的紅色外皮和部分果肉,露出帶有黏滑果膠層的咖啡豆。隨後,這些帶有果膠的咖啡豆會被放入水槽或發酵槽中進行「發酵」。這個發酵過程會分解果膠,使其更容易被清洗去除。發酵時間長短(通常為12-36小時)和環境控制(如溫度、pH值)是影響風味的關鍵。
發酵完成後,咖啡豆會被徹底清洗,將所有殘餘的果膠洗淨,呈現出乾淨的羊皮紙狀。最後,再將這些「乾淨」的咖啡豆進行乾燥,可以是日曬、機械烘乾或兩者結合。

風味特色:
- 乾淨度極高: 由於果肉和果膠被徹底去除,咖啡豆受到發酵的影響較小,使得最終風味非常純粹、沒有雜味。這是水洗豆最明顯的特徵。
- 酸質明亮: 水洗法能更好地保留咖啡豆本身的有機酸,因此沖煮出的咖啡通常帶有柑橘、檸檬、蘋果等清新的果酸,酸質活潑且明亮。
- 更能展現產區風味(Terroir): 因為外來風味干擾少,水洗豆更能清晰地體現咖啡豆本身的品種特性、種植環境(土壤、海拔、氣候)所賦予的獨特風味,如衣索比亞水洗耶加雪菲的花香、柑橘調。這對於SCA咖啡師認證考試中的產區辨識尤其重要。
- 口感清爽: 相較於其他處理法,水洗豆的醇厚度通常較低,口感更為清爽,餘韻乾淨。
對於喜歡清澈、有層次感、且能細膩品味咖啡原初風味的愛好者來說,水洗豆是絕佳的選擇。許多高品質的莊園咖啡,特別是來自東非和中美洲的咖啡,都以水洗法為主。
日曬法(Natural / Dry Process):奔放、濃郁、熱帶水果的狂歡
製程詳解:
日曬法是歷史最悠久、也是最自然的咖啡處理法。它無需大量用水,直接將剛採摘的成熟咖啡果實(帶有果皮、果肉和果膠)鋪在日曬床上或水泥地上,在陽光下曝曬乾燥,期間需要頻繁翻動,以確保均勻乾燥,防止黴菌滋生和過度發酵。
這個乾燥過程可能長達數週,直至咖啡果實乾燥到類似葡萄乾的程度,內部水分含量達到標準(通常為10-12%)。之後,再透過機械去除乾燥後的果皮、果肉和羊皮紙層,取出咖啡生豆。

風味特色:
- 果香奔放: 在乾燥過程中,咖啡果實的糖分和風味物質會滲透到咖啡豆內部,產生豐富的發酵和酵素反應。這使得日曬豆帶有強烈的熱帶水果香(如草莓、藍莓、芒果)、甜感、甚至酒香。
- 口感厚實飽滿: 日曬豆的醇厚度(Body)通常比水洗豆更高,口感更加圓潤滑順,有時甚至帶有糖漿般的黏稠感。
- 甜感極高: 果實中的糖分在乾燥過程中被濃縮,使得日曬咖啡的甜感非常突出。
- 獨特發酵風味: 優質的日曬豆會展現出迷人的發酵感,如淡淡的紅酒、威士忌或優格風味,但處理不當則可能出現不悅的腐敗味。
日曬法是巴西、衣索比亞等主要產區的傳統處理法,尤其受到追求濃郁、複雜、充滿熱帶風情咖啡體驗的愛好者推崇。學習咖啡師認證的過程中,品鑑不同日曬豆的風味差異,是提升味覺敏感度的重要練習。
蜜處理法(Honey Process):甜感、圓潤、水洗與日曬的完美融合
製程詳解:
蜜處理法源於哥斯大黎加,介於水洗與日曬之間,旨在結合兩者的優點。其製程是先去除咖啡果實的紅色外皮,但保留了部分甚至全部的果膠層,然後直接將帶有果膠的咖啡豆進行日曬乾燥。之所以稱為「蜜處理」,是因為乾燥過程中,果膠層會變得黏稠,如同蜂蜜一般。
根據保留果膠層的多寡,蜜處理又細分為:
- 黃蜜處理 (Yellow Honey): 保留約25%果膠層,乾燥時間最短。風味接近水洗的乾淨,帶有更多甜感。
- 紅蜜處理 (Red Honey): 保留約50%果膠層,乾燥時間適中。甜感與醇厚度更佳,酸質較溫和。
- 黑蜜處理 (Black Honey): 保留約75%-100%果膠層,乾燥時間最長。風味最接近日曬,甜感極高,醇厚度飽滿,發酵感更明顯。
蜜處理的乾燥過程需要更精密的監控,因為果膠層的保留容易導致發霉或產生異味。這也正是其技術含量高、風味變化多端的原因。
風味特色:
- 甜感極高: 蜜處理咖啡最為人稱道的,就是其如蜜般的甜感,遠勝水洗,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日曬。果膠層的糖分在乾燥過程中得到充分轉化與濃縮。
- 口感圓潤: 由於保留了果膠層,蜜處理咖啡的醇厚度介於水洗和日曬之間,口感通常非常圓潤、滑順,沒有日曬的狂野,也沒有水洗的清瘦。
- 酸質溫和: 酸質相較於水洗法更為柔和,通常帶有熱帶水果或焦糖、堅果般的甜酸感。
- 平衡性佳: 蜜處理咖啡往往能在乾淨度、甜感、醇厚度與酸質之間取得絕佳平衡,是許多咖啡愛好者的心頭好。
蜜處理法是近年來新興的處理法,特別受精品咖啡界青睞。對於尋求一種既有水洗的細緻,又有日曬的甜美與醇厚感的咖啡體驗者來說,蜜處理是不可錯過的選擇。深入了解蜜處理的細節,是您在SCA咖啡師認證道路上展現專業的重要環節。
風味象限圖:一張圖搞懂處理法如何影響咖啡風味
為了幫助您更直觀地理解這三種處理法的風味差異,桑卓咖啡學院特別為您繪製了這張「咖啡處理法風味象限圖」。

如圖所示:
- 水洗法(Washed Process): 位於「乾淨度高,醇厚度低」的象限。風味純粹、明亮,最能凸顯產區本質。
- 日曬法(Natural Process): 位於「乾淨度低,醇厚度高」的象限。風味奔放、甜感濃郁,帶有豐富的果香和發酵感。
- 蜜處理法(Honey Process): 位於中間,偏向「乾淨度中等,醇厚度中等偏高」的象限。它完美地平衡了兩者的優點,帶來圓潤的甜感與適中的醇厚度,根據蜜處理的程度,位置會在此區域內有所偏移(例如黑蜜更靠近日曬)。
這張圖將成為您在挑選咖啡豆時的實用指南,也能幫助您更好地準備SCA咖啡師認證考試中的感官分析部分。
桑卓的多元選擇:滿足您對咖啡的所有想像
在桑卓咖啡學院,我們深知每位咖啡愛好者對風味的追求都是獨一無二的。因此,我們的貨架上始終致力於提供來自世界各地、採用不同處理法的精品咖啡豆,從經典的水洗耶加雪菲、風味狂野的日曬巴西,到甜感圓潤的蜜處理哥斯大黎加,應有盡有。
我們相信,透過親身體驗不同處理法的咖啡,您將更能深刻理解風味的奧秘,也能找到最符合您個人喜好的那一款「命定之豆」。無論您是正在學習SCA咖啡師認證的專業人士,還是對咖啡充滿熱情的初學者,桑卓咖啡學院都是您探索咖啡世界的最佳夥伴。
行動呼籲(CTA):立即開啟您的風味探索之旅!
讀到這裡,相信您已經對咖啡處理法有了全面的認識。現在,是時候將理論知識付諸實踐了!
在桑卓咖啡學院,我們將帶您透過實際品飲與專業引導,親身體驗不同處理法帶來的風味差異。
喜歡乾淨果茶感?您會懂得如何詮釋水洗豆的清爽。
偏愛濃郁熱帶水果風?日曬豆將帶來驚喜。
渴望平衡甜美與醇厚?蜜處理豆將令您愛不釋手!
立即報名桑卓咖啡風味探索課程
不僅如此,桑卓咖啡學院也提供專業的SCA咖啡師認證課程,從基礎沖泡到進階感官分析,幫助您全面提升咖啡知識與技能。無論您的目標是成為一名專業咖啡師,或是想更深入了解咖啡世界,我們都有為您量身打造的課程。立即諮詢我們的咖啡師認證課程,開啟您的咖啡專業之旅!
感謝您的閱讀,期待在桑卓咖啡學院與您一同探索咖啡的無限可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