問題一:過酸、尖銳,甚至帶鹹感

🩺 症狀診斷:萃取不足 (Under-extraction)
當咖啡的酸味刺激、刮舌,而非明亮愉悅的果酸時,代表您只喝到了最先被萃取出的酸性物質,美好的甜感與醇厚物質還留在咖啡粉中。

解決方案:增加萃取率

  • 研磨度調細: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。每次微調一格,直到尖酸感消失。
  • 拉長沖煮時間:放慢注水速度,或在最後採用浸泡法,讓水與咖啡粉接觸更久。
  • 提高水溫:特別是對於淺焙豆,可嘗試將水溫提升到92-94°C,以增加萃取效率。
  • 檢查通道效應:注水前輕拍濾杯使粉層平整,注水時水流更溫柔穩定,確保均勻萃取。

問題二:過苦、焦燥,且帶有澀感

🩺 症狀診斷:過度萃取 (Over-extraction)
當咖啡尾韻有不悅的苦味,口腔還留下乾澀感,代表水帶走了太多物質,連同不好的苦澀成分也被一併萃取了出來。

解決方案:降低萃取率

  • 研磨度調粗:最直接的方法,減少咖啡粉的表面積,降低萃取效率。
  • 縮短沖煮時間:提早結束沖煮,例如總時間從3分鐘縮短到2分30秒。
  • 降低水溫:特別是中深焙豆,可將水溫從92°C降到88-90°C,避免焦苦味。
  • 注水更輕柔:溫和的水流能避免過度攪動咖啡粉,減少不必要的萃取。

問題三:平淡、水感重,風味不足

🩺 症狀診斷:濃度不足 (Low Strength)
咖啡喝起來像「有咖啡味的熱水」,缺乏應有的醇厚度和風味層次,通常是粉水比例不對或萃取率太低所致。

解決方案:提高咖啡濃度

  • 調整粉水比:這是最常見的原因。嘗試從 1:15 的黃金比例開始,如果覺得淡,就調整為 1:14,增加咖啡粉用量。
  • 研磨度調細:即使粉水比正確,研磨太粗也會讓水流過快,無法萃取出足夠風味,導致濃度不足。

問題四:混濁、不乾淨,帶有雜味

🩺 症狀診斷:沖煮污染或不均勻萃取
口感不清晰,味道混雜,甚至有土味、藥味。這通常指向磨豆機細粉過多、水質不佳或器材不潔淨。

解決方案:優化沖煮的潔淨度

  • 檢查磨豆機:好的磨豆機能減少「細粉」,是提升風味最重要的一步。
  • 注意水質:使用過濾水或瓶裝水,能顯著提升咖啡的乾淨度與風味。
  • 徹底清潔器材:磨豆機、濾杯、分享壺的殘粉與咖啡垢都會污染咖啡。
  • 預濕濾紙:用熱水徹底潤濕濾紙,去除紙漿味,讓咖啡風味更純粹。

結論:沖煮是一場不斷對話的過程

當咖啡味道不對時,不要氣餒。把它當成一次學習的機會,有條理地進行調整。每一次的微調,都是在更深入地了解您的咖啡。很快地,您就能穩定地為自己沖煮出一杯又一杯令人滿意的完美咖啡。